台安县农家酱:酱香独具传百年-5·15政务公开日-台安县人民政府

台安县农家酱:酱香独具传百年-5·15政务公开日-台安县人民政府
    台安县农家酱:酱香独具传百年
    时间:2020-05-22 14:58来源:作者:点击:

    隆冬时节,正是当季农家酱上市的季节。在台安,一提起“老李太太大酱”这一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那可是名声在外,无论是大酱炒鸡蛋,还是土豆拌大茄子,或者生蘸黄瓜,那都是台安人心头爱、口头福。为何老李太太大酱独受台安人宠爱?用老李太太李桂莲的话说,那就是用心带着感情去做,准不会错!那一颗颗大豆是如何变成美味的农家酱的呢?

     

    1.png

    烀豆最重火候的掌握,为发酵等后续工作打下基础。


    2.png

    酱块子下酱后封缸,进入二次发酵。


    3.png

    打酱块子。酱块进缸两三个月后,就成为香气四溢的台安大酱。


    4.png

    时时查控发酵程度。

    李桂莲说,只选用本地产的老品种大豆,经过选豆机滤除土块、豆梗、瘪豆等杂质,粒粒饱满的大豆是制好酱的基础。

    然后经过淘洗、浸泡,让每粒大豆都喝饱水,饱胀的身材圆润金黄,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文火慢煨,豆子在锅内有滋有味地咕嘟着,再焖上一夜,颜色由金黄变成酱红色,用手指轻轻一捻,成了细腻的豆泥才刚刚好。

    用粉碎机将焖好的豆子粗略粉碎,再经过手工反复摔打,塑成酱块子。冒着热乎气的酱块子被搬到熟化架上,慢慢地冷却进入熟睡状态。

    熟睡中酱块子看似平静,体内却涌动着生命的气息,内部植物蛋白、氨基酸等物质不断地熟化、发酵、霉变。周身长出幼嫩的菌丝,犹如小鸭雏身上的绒毛。随着昼夜转换,绒毛一点点老化枯萎。而在这期间,李桂莲每天都要密切关注它们的变化,根据熟化程度,来调节房间的温度湿度,翻动它们,让每个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育。

    每一块的变化,李桂莲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中,从变化来窥探内部的秘密,这个绝活是李桂莲从母亲那里学来的,而母亲则是从姥姥那里学来的,三代人口耳相传,不断总结沉淀,传承酱艺。

    两三个月后,酱块表面的菌丝已变成斑斑驳驳的绿斑块,用清水刷去这层丑陋的外表,敲碎后放入酱缸,用盐水浸泡,将它们从沉睡中重新唤醒。在阳光的加持,时光的浸润下,酱块进入第二次发酵,这期间要用木酱耙经常搅动,酱块一天天变得细腻,酱香一日日浓郁。两三个月后大功告成,在酱耙轻轻搅动下,大酱犹如刚刚调制好的芝麻酱细腻油润,泛着光泽,浓郁的酱香沁入鼻息,至于味道,老李太太大酱每年只在台安周边就销售十余万公斤,是百姓们吃出来的品牌,这其中的滋味就可想而知了。